工程造价行业的N大困境

工程造价行业的七大困境

(吴虹鸥2015年)

中国造价咨询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也涌现了不少营业收入超亿元公司、咨询集团等行业标杆型企业。但随着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向新基建转变,产业政策调整、"双六十"壁垒打破、资质弱化等因素的影响。该如何应对未来中国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成为了所有造价咨询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一、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总体规模偏小————人才!人才!人才!

目前大部分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业务单一,资金实力、技术条件和技术创新能力都较差,在专业人员中,退休返聘人员也占了相当比重,因此相当数量的造价咨询单位今后没有能力自我培养业务创新人才,也无法抵御经营风险。

理想中的造价人才应该是年轻时从工地摸爬滚打拼出来,坐上电脑桌就能算造价,一进工地就能爬脚手架,文能掌握文件巨笔如椽筹划全过程,武能带领团队掌控全局,口才如舌灿莲花技惊谈判桌,圆融通透八面玲珑却又外圆内方义在利先,甚至还要有好酒量,从不硬劝而能收拾酒桌残局,还不抽烟。

所以企业规模限制了其培养人才梯队的想象力和机制,上述人才需要企业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当前各个部门各个年龄层次的专业人员都有技术短板,而感觉最大的共性问题就是大家对本专业的理解就是算量加套定额,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还有就是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一定的文学素养是通往高阶人才之路的必修课,否则只会是个工匠而已。我们的八零后九零后急需涌现领军人物。

二、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经营范围狭窄,业务量偏小

我国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服务范围目前多以标底编制和预结算审查为主。而国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业务范围比较宽,它一般为委托方提供以工程造价为龙头的全方位、全过程的造价咨询服务。我们业务范围的狭窄严重抑制了造价咨询业务的开展,也使得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业务量普遍较小。在最近推出的全过程咨询技术标准中,连造价的地位都没有了。

这需要这个社会的认识水平提高,长期以来对咨询企业的认识就是算账,一套图纸丢过去明天下班前必须拿出来,造价咨询企业的功能和使命不仅限于此。所以这里存在着社会传统的结构性矛盾,有的奶酪人家不愿意给你碰,或者不需要做这个奶酪,所以我们需要更开明的顶层设计,一定要让顶层听到造价咨询业的声音。

三、行业法规不健全

近几年虽说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发展很快,但是行业的法制建设步伐仍然滞后,行业建设方面相差甚远,至今没有上位法做支撑。

笑哭!

四、造价企业同质化问题

造价咨询业从传统的手工计算过程到计价软件也不过15年左右的时间,但就技术实力而言,与市场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国内的咨询机构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作业,造价师也成为了造价作业工人,能干什么就卖什么,只能停滞于传统的预算加工厂层面,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服务价值与市场地位有待提高。

大家都是干这个的,复制粘贴做招标文件,标底编制加结算审核,还是需要多想想我们还能干什么,我们还能提供什么服务,我们还能创新点什么。

五、造价企业恶性竞争严重

近年来,由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业务量相对不足,竞争异常激烈。不少企业为招揽业务,不在质量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找关系、打招呼,竞相压价,有的企业甚至“0收费”。恶性竞争,导致两败俱伤,收费不足,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留不住人才,使企业进入恶性循环。

狼多肉少,低价竞争的势头会延续,不过长此以往,很快本行业从业人员收入会大幅度降低,会流失相当部分优秀人才,恶性循环实则无法避免,或者说目前大家的服务只值这么多钱,指望企业用其情怀和使命感来遏止低价竞争,也是画饼充饥。咨询企业黄金时代已过,正遇五十年未遇之大变局,是自然消亡还是浴火重生,只能有待铅华褪见本色大浪淘沙始得金。

六、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仍待提高

 造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总体偏低,目前的职业化技能水平无法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应该是富于创造性的,按照国际惯例,从事工程造价咨询的专业人员应该是以工程技术为基础,兼有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国内大部分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只对套用国家统一定额进行预算的编制、审核较为熟悉,而对诸如项目的经济评价、优化设计及施工方案、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及索赔、风险管理、投标策略、房地产评估、工程全过程咨询等方面知之甚少,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蛤蛤蛤蛤,见得太多了,老一辈人才专注于定额计量而忽视政策体系经济管理价值工程,新一辈人才专注于建模而忽视定额计量政策体系经济管理价值工程,所以不必说出一代不如一代之类刻毒的评价,但整体上大家拥有了高科技工具后,不再热心读书钻研却是真的。

 七、信息化程度不高,支撑业务开展的信息源薄弱

疫惰影响使得信息化的需求产生突变,新常态下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品质并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但很多业内人士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而由信息化产生的效益往往并不直观,很多隐性效益不易察觉,因此,人们对信息化需要的人力和资金往往低估,舍不得投入精力和财力。

跟咨询公司斗了十几年,跟他们要点指标比要他们的命还难,教授要那么多指标干嘛,又不好吃,无非是一番苦心孤诣希望他们能够建立起自己的造价资料库以坦然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二十年过去了,经手的项目千千万,各大咨询企业自己的数据库仍然一片空白,多么可惜,咨询企业登高才能望远而不是囿于眼前之利和脚下方寸土地。

原文作者:周教授
原文地址:[工程造价行业的N大困境]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

    暂无评论内容